云电影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yundy.org 自2008年以来,国内共经历了5轮稳增长周期,从政策力度上看,前三轮稳增长政策力度较大,后两轮政策主要是阶段性对冲,政策力度上相对克制。每一轮政策都可以分为:转向-加码-落地见效-退出四个阶段。 国内历次稳增长周期回顾 第一轮 08年三季度至09年中 本轮稳增长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前,国内正面临经济再次出现过热苗头,陷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以及通胀压力上升等问题的困扰。此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因此央行在2008年上半年通过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70%新增外汇占款所吐出的流动性。进入下半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出口、地产均遭到重创,2008年三季度GDP增长9.5%,自05年以来首次跌破10%, 到2009年1季度更是降至了6.4%,其中出口在09年对经济增长的拖累连续三个季度在40%以上。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08年9月开始宏观政策由紧缩转向宽松,标志性的事件是9月15日央行宣布进行非对称降准。此后,又出台了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除了连续降准、降息外,还有包括针对基建的“4万亿”投资,针对房地产的下调首付比例、税收优惠、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等,针对下游消费的降低汽车购置税和家电下乡等政策。而一些列稳增长政策效果明显,各项金融数据和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反弹。 在钢材方面,随着一系列宽松政策的出台,市场预期开始好转,螺纹、热卷价格分别在10月和11月触底反弹,此轮涨势一直持续到09年8月初。品种方面,在本轮稳增长过程中,螺纹的表现明显强于热卷,二者价差从08年9月的290元/吨最低收窄至09年的-230元/吨。不过,本轮钢材涨幅更多是预期先行,现实基本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第二轮 2011年底至2013年初 本轮稳增长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欧债危机。随着“四万亿计划”刺激效果的逐渐消退,2010年后我国经济增速开始逐渐放缓,至2011年三、四季度时实际GDP增速已下滑至10%以下并持续回落。而此时欧债危机也开始蔓延,并在下半年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PMI持续回落,到11月份跌至荣枯分界线以下;基建投资6月出现单月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地产投资也都有明显回落。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8年来首次下调经济增长目标。 鉴于这一情况,2011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政策的定调,由此前的“管理通胀预期、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将经济增长放到更核心的位置。 与前一轮刺激政策不同的是,本轮刺激政策的主要抓手为基建。数据显示,2012年4-12月发改委审批项目数高达853个,占全年总量的99%,基建投资增速从2012年初的-2.4%回升至年底的15%,2013年则一直维持在20%以上,反弹比较明显;地产政策方面则相对克制,仅强调了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支持首次购房家庭贷款需求,地产投资在2012年四季度触底之后,仅反弹三个月又再次陷入回落。但不管怎么说,在稳增长过程中,对钢材的需求有了一定的提振。 但由于第一轮稳增长的“4万亿投资”,使得整个钢铁行业产能大幅增长, 2012年粗钢产量突破7亿吨,2013年达到7.7亿吨。尽管在稳增长背景下,钢材需求有所回升,但全年基本还是维持了一个高库存的状态。所以在政策转向初期,钢材价格整体还是维持单边下跌的走势,仅2012年四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有幅度较大的反弹。品种方面,在政策加码和落地见效阶段,螺纹的走势还是强于热卷的,2012年年中卷螺现货价差在100元/吨附近,到四季度收窄至-210元/吨,不过2013年之后,随着经济的企稳和出口的恢复,卷螺价差再度走扩。 第三轮 2014年4季度至2016年 2012年底经济实现“软着陆”,此后持续“L”形探底难见起色。2013年全年货币政策定力维持较强定力,年中“钱荒”后,社融增速开始快速回落,企业融资状况恶化。至2013年四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加大,企业盈利开始回落。地产方面,由于地产投资下行、库存高企等问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地产价格从2013年初便已趋缓,至2014年5月时更开始回落。国际市场上,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13、14两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为负值。 2014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发布放宽对首套房贷认定标准,标志着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开始。此后,从2014年底到2016年,央行进行了6次降息和5次降准;2015年-2016年又出台了包括棚改货币化在内的地产刺激政策;基建方面,除了上调财政赤字率之外,还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适度放松,并大力推广PPP这一新的工具。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是本轮稳增长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不过由于当时地产库存水平较高,政策从转向到落地见效间隔时间较长。2014年9月地产政策开始转向,但直到2016年初棚改货币化安置放量之后,地产投资才企稳回升,2016年地产投资增速从2015年的1%回升至8.9%。基建投资在PPP放量和融资平台监管的影响下,2015年-2017年基本维持在15%-20%的区间范围。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调节好货币闸门”,17年之后,金融监管全面收紧,政策重心开始专项去杠杆,标志着本轮稳增长政策的退出。 本轮稳增长过程中,在政策转向和加码阶段,钢材价格还是继续呈现了单边下行的走势,除了需求预期极度悲观之外,行业产能长期过剩导致的全产业链亏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2015年,钢厂甚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主动减产,当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了2.3%,但这并没有阻止钢材的跌势,同时整个产业链也还是继续主动去库存。直到16年初地产投资企稳之后,钢价才出现了趋势性的上涨。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16年国家开始启动供给侧改革,需求的好转加上供应端的政策性限制,使得本轮钢价的反弹幅度明显超过前两轮。 第四轮 2018年到2019年初 本轮稳增长政策应该说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中美贸易战爆发,中国出口受到明显的拖累,2018年出口对GDP的贡献度降至-7.2%。 内部因素是,2018年之后,金融监管升级,去杠杆加速,民企融资难问题凸显。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受到严格控制,受此影响,此前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撑之一的基建投资从2017年的13.9%回落至2018年的1.8%。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压力使得2018年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稳增长必要性再次提升。 2018年7月23日,国常会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标志着本轮稳增长政策的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稳增长虽然也是以基建为主要手段,但是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并未明显放松。这也导致了基建投资反弹力度较小,2019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仅为3.3%。同时,由于地产政策没有明显放松,18-19年地产投资基本在10%左右徘徊,也没有比较明显的反弹。 所以,本轮稳增长对钢材需求的提振并不明显,但是因为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执行了比较严格的环保限产政策,对钢材供应影响较大,所以钢材价格整体还是呈现了震荡上行的走势。四季度开始,在环保限产政策边际宽松和需求偏弱的双重压力之下,钢材价格才出现了明显的回调。品种方面来看,因为贸易战导致的出口需求下滑以及去杠杆导致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和预期恶化,都对热卷需求影响较大,所以自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螺纹的价格基本都是高于热卷的。 第五轮 2020年3月至7月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导致全国大部分企业暂时停摆,金融市场陷入震荡。为了应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内随即展开了新一轮的稳增长,地产调控政策也出现了一些边际上的宽松。 随着二季度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地产销售增速快速反弹,全年实现2.6%的正增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在6月份转正,到年底修复至7%。受专项债发行加快提振,基建投资也有所修复。但三季度之后,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出现过快苗头,地产调控政策随即收紧,本轮宽松政策逐渐退出。 本轮稳增长过程中,在宽松政策刺激下,之前因疫情压制的需求得以持续释放,钢材价格出现了一波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上涨。当然,这轮钢价的上涨也有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存在。品种方面,在稳增长初期,螺纹的走势是强于热卷的,但随着国内疫情快速得到控制,导致大量海外订单转移至国内,出口需求快速恢复,热卷价格走势明显强于螺纹,二者价差一度拉大至400元/吨的历史同期高位。 回顾国内经历过的前面五轮稳增长,基本上每次都是以货币政策宽松作为起点,抓手则主要是以基建和地产为主,而这二者都是影响钢材价格的主要因素。那么,在本轮稳增长中,基建和房地产又会对钢材价格造成哪些影响呢? (文章来源:红塔期货) 文章来源:红塔期货![]()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