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再读全诗。 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研习诗歌。 重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教学过程] 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 具体研习诗歌。 研习第一段。 第一幅画面是入梦缘由,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游的是天姥山,诗人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②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明确:①诗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随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语文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第五周 春夜 [宋]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①,剪剪轻风阵阵寒②。 春色恼人眠不得③,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释】 漏声残:天将亮。 剪剪:形容春风轻微。 春色恼人:春色撩人。 【大意】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夜风轻柔却也带着点点寒意。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过去;散步的时候,日子从脚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欢笑声中溜走。 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离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 学生思考:诗人写天姥山的高大神奇,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第六周 渔家傲①·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这是一首边塞词,起片写边塞景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片词人自抒怀抱,战争没有取得胜利,更为不易。继而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笳、画角等音乐声音。 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大意】 秋天到了,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远方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第一个“赤裸裸”指:光着身子,一无所有。第二个“赤裸裸”指:一事无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思索,他认为:不要虚度年华,不要让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